戴手套:手部衛生最大的敵人?



在臨床上,手部衛生和戴手套之

間的關係是密切相關的。因此,當手

部衛生遵從性結果不良時,必須考慮

臨床非無菌性單次使用手套之使用情

況,並試圖改善此情況。根據標準防

護措施,戴手套的目的在於提供保護

屏障,避免醫療照護工作者手部因接

觸到病人體液進而受到污染。此外,

手套亦是公認可以高度保護醫療照護

工作者避免手部污染,尤其是針對多

重抗藥性細菌之帶菌者與他們的週遭

環境。然而,戴手套是無法完全免除

微生物在醫療照護工作者與病人之間

交叉傳播的風險。

目前對於接觸病人後手套的污染

與微生物傳播的風險,缺乏完善且明

確手套脫除標準。在一項對於三個加

護病房和兩個內科病房的研究中,

Girou 等學者證明手部衛生遵從性結

果不良,其主要的因素取決於污染的

手套是否更換或脫除。近來研究亦顯

示有 36.2% 醫護人員和病人之間相互

傳播的多重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,是

借由醫療照護工作者受污染的手套,

且即使脫除手套後,仍有 4.5% 醫療

照護工作者的手是受污染的。在另一

項報告中,指出 13% 醫療照護工作人


員在戴手套接觸 MRSA (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) 的帶菌

者後,於脫除手套後尚未洗手時,仍

可在手上檢測出 MRSA 的污染[1]。

因此,順應手套的使用而產生了

幾項作法:穿戴手套前須進行手部衛

生動作,每次接觸病人或其週遭環境

後需脫除手套並且進行手部衛生動

作。不可否認許多不良行為發生時,

正處於手套使用中,在土耳其醫院所

進行的一項研究報告,只有 3% 的醫

師與 14% 非醫師人員遵守於戴手套前

執行手部衛生動作,若是在穿戴手套

前未執行手部衛生動作,其病原菌可

藉由受污染的手傳遞至手套的外盒,

使之成為病原菌之儲存窩。故醫療照

護人員於手套穿脫時的行為,被認為

是否會造成微生物交互傳播的影響因

素之一。有文獻指出在血液透析單位

之醫療照護人員,其手部衛生遵從性

成效不彰 (37%) 且只有 33% 工作人員

確實執行照護病人後立即脫除手套。

同時,在香港的三間醫院所做的研究

發現,其主要的問題則發生在對同一

病人進行不同照護程序之間並未更換

手套。

若是考慮到使用手套所伴隨的風險,有部分學者認為在某些特殊照護

情況下,例如像是照護帶有多重抗藥

性細菌的患者,才穿戴手套是比較合

適的作法[2]。近來法國建議手套應當

使用在,可能暴露於潛在傳播多重抗

藥性細菌的體液接觸下。然而,雖然

制定了手套使用條件,但臨床醫療照

護人員對其遵從性不高。在法國西部

針對八家老人照護醫療機構為主的研

究顯示,只有 64.4% 醫療照護人員在

預期會接觸患者體液時穿戴手套。而

在土耳其大學附屬醫院的醫療照護人

員,有 35% 無論在任何情況下,皆會

帶手套與病患接觸。此外,根據收集

的資料顯示,手套使用於沒有體液暴

露風險下與手部衛生遵從性的比例,

呈現顯著的負相關,這些結果證明手

套的使用,應限制於適當的狀況下,

所採取的標準防護措施。

最近在手套的成分中,加入其他

改良的配方,其目標有二,分別是改

善皮膚的耐受性,增加手部衛生遵從

性與在手套成分中加入抗菌劑,以防

止微生物的污染。具有潤膚效果的手

套使用於接觸防護措施,可改善醫療

照護人員手部衛生遵從性與皮膚健康

狀況,並且對於困難梭狀菌與多重抗

藥性細菌移生至相關醫療設備上的比

例未有顯著的改變,若同時於手套表

面添加抗菌劑,在預防病原菌污染手

套的情況,有相當良好的效果[3]。基

於以上的論點,Bearman 等學者認為

普遍穿戴手套作為接觸隔離的防護措

施,有助於控制多重抗藥性的細菌蔓


延。然而,這個結果是以體外實驗為

基礎的研究,似乎很難概括反應所有

實際上臨床照護的所有情況,此外,

含抗菌成分的手套相對的鼓勵人員長

時間的穿戴並產生安全性的假象。若

是頻繁的濫用手套,可能會產生手部

衛生遵從性低下與微生物交互傳播的

結果,因此臨床上對於使用這類手套

時,除了須要審慎的評估在感染管制

上所帶來的影響之外,亦需考量會增

加院方額外的醫療成本。

雖然已有許多的研究證實,提高

醫療照護人員的認知是手部衛生行為

的決定因素,但目前迫切需要是加強

手套適當性使用的行為認知。其中造

成手套過度使用的重要原因之一,在

於有部份的醫療照護人員認為長時間

穿戴手套,可以增加生理或心理的安

全感[4]。

最後,手套使用與手部衛生遵從

性的關鍵因素,取決於是否可以確實

執行接觸病人或週遭環境後,立即脫

除手套。若無法落實執行,那麼手套

應該限制使用在可能暴露於病人體液

的情況下。

【譯者評】手套最主要是使用在

照顧因某些病原體移生或感染的病人

以及具有高風險 B 型肝炎的患者,自

1987 年以來,手套廣泛的使用在預防

HIV 病毒與其他藉由血體液傳播之病

原體感染醫療照護人員。美國安全與

健康管理局建議手套應使用於預期接

觸病患血體液時,包括黏膜和非完整


的皮膚。此外,在群突發時,手套亦

被列為個人防護裝備 (PPE) 基本配備

之一,在這些建議下,大量且廣泛的

使用手套,可能導致不可避免的不良

後果,例如:接觸病人後手套的污染

與微生物交互傳播的風險,以及手部

衛生遵從性不良。因此,2009 年世界

衛生組織 (WHO) 對於手套的使用,

做了以下的建議:

1. 手套的使用不能取代洗手或刷手。

2. 在可能接觸到血液或其它感染性物

質、黏膜及受損皮膚時,應戴手

套。

3. 在治療完一位病患後應脫掉手套,

不要再戴同一副手套接觸另一位病

患。

4. 當治療同一病患時,從污染的身體

部位移動到乾淨的部位或不同環境

時,亦應更換新的手套。

5. 避免重複使用手套。


水能載舟,亦能覆舟,在臨床上

使用手套亦是如此,若醫療照護人員

能充分認知手套使用原則與確實執行

穿戴及移除手套後手部衛生動作,在

醫院感染管制上必能事半功倍。